挺起中國橡膠工業脊梁 賽輪集團董事長袁仲雪榮膺“全國優秀企業家”
萬里江河,奔騰向海。時代造就企業家,而企業家也在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創造價值、改變世界,以企業家為代表的億萬奮斗者共同創造了偉大的時代。每一個企業的發展,既是企業家奮斗的結果,更得益于踏上了千載難逢的時代浪潮。
日前,由中國企業家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的“2022全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在內蒙古包頭市隆重召開。賽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仲雪榮膺2021-2022年度全國優秀企業家這一殊榮。
作為賽輪集團“掌舵人”,袁仲雪深耕橡膠輪胎行業五十余年。他居安思進、勇于創新,帶領賽輪集團創下了多個業界第一;他秉承產業報國的家國情懷,為中國橡膠產業鏈、供應鏈的補強做出積極貢獻;他將企業發展與橡膠強國夢緊密結合,為中國橡膠工業站上世界新高度而不懈奮斗……
在時代風口御風前行,袁仲雪所展現出的實干和創新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在創造企業價值的過程中,挺起中國橡膠工業脊梁所做出的一系列探索,正是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生動注解。
居安思進 勇立創新潮頭
袁仲雪就是時代大潮中涌現的杰出企業家之一。
一直以來,橡膠工業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改革開放后,通過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以及自主創新發展,中國橡膠工業從百廢待興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彼時,袁仲雪尚在青島科技大學(原名為青島化工學院)負責科研項目轉化。原隸屬化工部的青島科技大學,是我國第一家設立橡膠學科專業的高校,也是亞洲唯一的一所橡膠專業門類最全的高等院校,被譽為中國橡膠工業的“黃埔”,培養了中國橡膠領域一半以上的技術和管理人才,袁仲雪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中國橡膠輪胎企業在國際先進企業的沖擊下遭遇深刻的生存與發展危機,以袁仲雪為代表的這一代“橡膠人”,扛起民族橡膠工業復興發展的歷史重任,在學校的支持下,按照“自愿組合、自籌資金、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原則,在學校體制之外創辦企業,用“學校的人,市場的手”操作學校的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成功探索出了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道路。
2000年,由袁仲雪等人自籌資金,學校以無形資產入股方式,成立青島高校軟控股份有限公司,推進高?蒲谐晒铀俾涞。以“軟件與控制”帶動傳統橡膠產業騰飛,從公司名稱就能夠看出,軟控承載著袁仲雪等創始人的初心——以信息化低成本之手翻開中國橡膠工業的嶄新一頁。
九十年代初期,國內橡膠工業尚處于勞動密集型模式,輪胎廠密煉車間粉塵飛揚,氣味嗆人,從橡膠配料源頭就埋下了質量隱患,其臟亂差的環境和國外輪胎企業有著天壤之別。“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就是技術的落后和自動化不足。”袁仲雪回憶,變“制造”為“智造”,是中國橡膠工業從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延伸的希望所在。
在袁仲雪的帶領下,軟控為中國橡膠工業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升中國輪胎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作出先驅性探索。軟控最初的核心項目是由密煉機上輔機和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高精度自動物料輸送稱量配料系統孵化而來,這一凝聚著中國人智慧與汗水的大型自動化設備,讓灰蒙蒙的炭黑車間里滿身灰塵的輪胎工人,搖身變為身穿白大褂在控制室操縱自動化生產的操作工人,配料車間的生產環境、配料種類和質量得以大大改善。
2004年8月,軟控生產出國內首臺輪胎動平衡在線檢測試驗機,設備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價格卻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1/2。產品一經推出后備受市場青睞,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的國外橡機企業迫于市場壓力,將產品價格降低到近乎“腰斬”。此后,軟控又陸續成功研發了四代乘用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機PS2A、TPRO-S全鋼子午胎一次法三鼓成型機,這些重要的科研成果均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當時中國輪胎企業自主研發水準最高的智能化設備。
2004年,軟控被認定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立足于橡膠輪胎行業從事應用軟件研發并獲此資質的軟件企業,也是當時青島市唯一一家通過該認定的軟件企業。兩年后,青島軟控(002073.SZ)登陸資本市場,成為青島市第一家在國內上市的民營企業,自此軟控邁進了跨越式發展階段,為行業提供更多貫穿生產流程、管理環節、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緊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橡膠工業,推進行業提質增效,軟控歷時十年研發成功信息化生產操作系統(MES),填補了輪胎行業MES系統的缺失,讓中國輪胎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效率大大提升。2012年,國際輪胎巨頭曾經提出優厚的條件,斥巨資買斷軟控MES系統,但被袁仲雪婉言謝絕:“這是軟控十幾年的心血,為的就是振興中國橡膠工業,海外企業出再多的錢也不能賣。”
此外,軟控是國內最早開展RFID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成功解決了一系列RFID技術應用于輪胎的關鍵問題,為輪胎安裝上“身份證”。2020年4月,由軟控主導的輪胎用RFID電子標簽四項國際標準,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這意味著軟控成為全球輪胎行業的標準的制定者,大大提升了中國輪胎行業在國際輪胎產業上的國際影響力。
袁仲雪的產業報國夢不止于此。早在學校時,袁仲雪就目睹老師和學生在科學研究上的困境。“當時社會上只有國企和外企這兩種輪胎企業,這些企業都不可能接受我們那時還不夠成熟的大批科研項目試驗。因此,建一個具備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新信息化、新管理、新體制的現代化輪胎生產示范基地,讓學生們有地方去實習,讓老師們有條件搞科研,就成了我們那一代橡膠人的夢想和追求。”
參與校辦企業的經歷,讓袁仲雪的企業家思維逐漸成熟。而得益于多年的專業知識積累、靈活的創業思路以及富有遠見的戰略眼光,一個子午線輪胎示范基地的輪廓在袁仲雪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再加上與行業內頗多有識之士達成共識,袁仲雪終于下定決心要發起籌建一個全新的輪胎工廠——2002年,青島賽輪子午線輪胎信息化生產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成立。
可以說,賽輪在初創時,就致力于為中國橡膠工業跨越式發展埋下延續的火種。生產示范基地成立后,果然大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轉化率,僅用231天就制造出第一條子午線輪胎。此后,更有效地帶動了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為中國民營企業子午線輪胎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專業技術出身的袁仲雪對于企業創新發展,一直抱著只爭朝夕的態度,因此,創新基因從賽輪誕生以來,就融鑄于企業發展的脈絡中。
2009年,賽輪成立特種胎項目部,以“背水一戰”的勇毅,布局特種胎的自主研發,在沒有任何經驗和技術可借鑒的情況下,開啟原始創新,并成功研發了世界最大63吋級巨型工程子午胎。由賽輪制造的特種胎,尺寸、質量、載重均堪稱業界頂配,打破了國外多年來的技術壟斷,讓中國特種胎品牌實現市場破冰。
目前,由賽輪自主研發生產的超大型全鋼工程子午胎59/80R63已經在神華準能集團得到成熟應用,標志著賽輪巨型輪胎的技術研發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前列。而賽輪與神華準能的強強聯合,也將推動巨型輪胎國產化發展,打破國外輪胎制造商對工程巨胎的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
“為創新失敗埋單”是袁仲雪對于自主創新的態度,也成為賽輪勇承重載的最大底氣。袁仲雪常說,科研不成功沒關系,但是不能不去嘗試?v使失敗了也是試錯,哪怕為后人搭建一條距離成功更近的路,也是對中國橡膠工業的貢獻。“我們的企業的創新之路可能會失敗,但企業永遠不會破產,因為始終會有對于橡膠工業有熱忱的人在。”在袁仲雪的心中,敢于創新、勇于挑戰,就是和平年代中的英雄主義。
在袁仲雪居安思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引領下,縱使早已進入國內行業第一梯隊,賽輪仍始終致力于行業的高端創新要素集聚,不斷加大在基礎研究、新材料開發應用、技術創新、工業互聯網等方面的投入,把握創新機遇,不斷與時俱進。
伴隨世紀之交互聯網的興起,一場信息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席卷了人們的生活,給傳統產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用互聯網科技賦能傳統橡膠行業,袁仲雪引領賽輪集團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再次做出前瞻性探索。
上世紀90年代,袁仲雪就提出“控制到位才能管理到位”,之后的幾十年,賽輪集團一直在主動融入信息化的浪潮,走在行業信息化建設的前端,探索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在橡膠輪胎行業的深度應用,推進行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2020年,賽輪全球首發的“橡鏈云”平臺上線,以信息化重塑產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所有要素和資源。“橡鏈云”是賽輪基于三代信息化研發迭代、實施和建設經驗,上千名軟件工程師參與,開發了幾千個MES系統功能模塊,成功打造的垂直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橡鏈云”平臺可實現輪胎生產核心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促進橡膠輪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集聚和融合,推動橡膠輪胎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10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公示了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名單,其中首次提出了“數字領航”方向。在公布的首批30家數字領航企業中,賽輪集團是橡膠輪胎行業唯一入選企業,這既是對賽輪信息化建設及“兩化融合”工作的充分認可,也是對賽輪以信息化撬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度肯定。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正是袁仲雪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引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勇立潮頭,讓賽輪成為中國輪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和示范者。
實業報國 挺起中國制造脊梁
每個企業家都有著實現夢想的沖動,這是他們走向創業之路的初始力量,這股力量凝聚而成的創業精神,以及精神的延續和累積,鍛造而成一個時代的企業家精神力量。
技術出身的袁仲雪,是中國橡膠工業崛起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與很多橡膠輪胎領域的佼佼者一樣,有著產業報國的家國情懷,心懷推動行業發展的初心。他將賽輪集團“做一條好輪胎”的企業使命,同橡膠工業強國夢緊密結合,在實體經濟領域為中國橡膠產業鏈、供應鏈的補強做出積極的貢獻。
多年的產業積淀,中國已經發展為橡膠大國,但產業現狀依舊“大而不強”。
袁仲雪深知,如果高端技術領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就意味著中國橡膠工業只能繼續跟隨在世界先進科技之后模仿與借鑒,關鍵領域受制于人的現狀無法改變。
基礎研究,將成為決定未來中國橡膠工業高度與走向的關鍵一環。
為此,賽輪集團聯合軟控股份、青島科技大學承建了中國橡膠輪胎行業唯一的基礎研究與技術開發創新平臺——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國橡中心”),并聯合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份共同承建了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模式,聚焦基礎創新,引領中國橡膠工業的躍遷升級。
袁仲雪曾表示,讓賽輪這樣一個民營企業來參與承建國橡中心,是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更是對賽輪的肯定;A研究的突破,將影響未來5-10年中國橡膠輪胎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必須拼盡全力,不辱使命。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沉淀,國橡中心旗下已經聚集了100余家產品公司,構建了從化工橡膠原材料、信息軟件、裝備制造、生產工藝、輪胎產品、廢舊輪胎循環利用、國際營銷網絡到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完整鏈條,在行業內形成了示范效果。截至目前,國橡中心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60余項;獲批專利3100項,國際先進成果近百項;主持制定國際標準4項。
多年來,國橡中心用生動的實踐提供了一個個以基礎創新為支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案例,其中,液體黃金輪胎是其中的集大成之作。
2011年9月,國橡中心籌建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開展化學煉膠技術基礎研究。在國橡中心首席科學家、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院長王夢蛟博士的帶領下,怡維怡橡膠研究院成功突破了化學煉膠技術,這在世界橡膠輪胎行業屬于首創性、原始性創新。2016年3月,這項世界首創的化學煉膠技術榮登行業權威雜志《Tir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國際輪胎技術》)的封面,應用該技術生產的EVEC膠也因其突破性的性能表現被盛贊為“liquid gold(液體黃金)”。
液體黃金輪胎采用世界首創化學煉膠技術研發的高性能橡膠新材料,在降低滾動阻力的同時,還提升了抗濕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破解了困擾業界多年的“魔鬼三角”難題。在原材料的選用、生產制造到產品使用和循環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內,均實現綠色減排。這些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將引領中國輪胎行業實現“質”的飛躍。
2020年6月,世界首創化學煉膠30萬噸項目建設正式啟動,意味著液體黃金新材料產業化駛入快車道。2021年5月,經國際權威機構西班牙IDIADA測試,賽輪集團應用新材料開發的液體黃金轎車輪胎,在滾動阻力、濕地抓地方面均達到歐盟輪胎標簽法A級。今年5月份的德國科隆展上,液體黃金輪胎再次展露頭角,經國際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TÜV SÜD等測試,輪胎性能達到甚至超越國際輪胎品牌——其中4款輪胎同時取得TÜV MARK證書,這是中國輪胎企業在世界橡膠輪胎領域取得的最好成績。
液體黃金輪胎是繼充氣斜交輪胎、子午線輪胎、綠色輪胎之后的輪胎領域的第四次技術革命。這一項從材料到產品的產業鏈集成創新,完全是中國輪胎行業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成果。賽輪集團以十年的艱辛求索,助力中國橡膠工業邁上了新的高度。
液體黃金輪胎的問世,不僅讓中國輪胎產品一舉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更重要的是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帶來的科研創新路徑,顛覆了橡膠行業的傳統研究,將引領中國橡膠工業的自主創新浪潮。這一切,正是得益于國橡中心這個平臺強大的技術賦能和輸出。
中國橡膠工業要做強,就要堅持創新引領,統籌上下游創新主體,加快突破行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完善產業鏈,加快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最終實現行業產業鏈、供應鏈自立、自強、自主、自控。袁仲雪表示。
而國橡中心的成立,無疑將推動基礎研究成果共享共用,發揮基礎研究的突破和引領作用,推動中國橡膠產業鏈的協同創新。
作為中國橡膠行業唯一的、開放的、最高水平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讓中國橡膠工業站上世界新高度”為使命,類似于液體黃金輪胎這樣“從0到1”的科研成果,正在國橡中心平臺上不斷涌現。而如賽輪一樣的眾多中國橡膠工業企業、科研院所集聚于平臺之上,勇承重載,自我挑戰,挺起中國橡膠工業的脊梁。
踐行使命 與偉大時代同行
真正的企業家,需要有腳踏實地的開拓進取,也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胸襟,更應兼具“修身、齊家、治國”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
企業存在于社會之中,社會是企業家施展才華的舞臺,“企業越大,責任就越大”。袁仲雪在發展壯大企業的同時,不忘回報社會,踐行使命擔當。
他提出實施產業鏈綠色制造工程,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以更節能、更環保、更安全、更經濟的輪胎產品服務全球用戶,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早日實現,為輪胎企業綠色發展樹立了模本與典范。賽輪集團也獲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和綠色工廠。
由賽輪集團自主研發的液體黃金輪胎產品,在原材料選用、生產制造、產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內突破性地實現了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以更節能、更環保、更安全、更經濟的輪胎產品服務全球用戶,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袁仲雪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搶抓“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機遇,帶領賽輪集團拓展國內外市場,進行全球產能布局。賽輪是中國橡膠輪胎行業中首批海外建廠的企業。如今,賽輪的市場足跡已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并建立了中國、越南、加拿大、歐洲等4大技術研發中心,賽輪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在全球化的海洋中劈浪前行。
同時,袁仲雪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履行社會責任。在教育、扶貧、災難救助、疫情防控、員工關懷等方面,賽輪積極行動,勇擔社會責任,體現企業力量,成功入選“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榮獲中國企業家聯合會2020-2021年度全國企業文化優秀成果評選特等獎。
作為企業的“掌舵人”,袁仲雪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格局和胸襟引領著企業不斷勇攀高峰,賽輪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不斷創造著社會價值,在樹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為中國橡膠工業涵養人才提供了沃土。
時至今日,在賽輪集團大樓的大廳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句簡單卻有力量的話:信任是最大的尊重。尊重“人”所創造的價值,并賦予最大的信任。“一群人,一條心,一輩子,做一條好輪胎”是賽輪的發展根基,亦是如同袁仲雪一樣的初代橡膠人堅守的初心所在。
“一枝一葉總關情”,努力在偉大的時代實現自身的價值,是企業家們的共同心聲。袁仲雪經常說:我們最該感謝的是這個時代和青島科技大學。
時代賦予了機遇,是學校提供肩膀,讓一代代的橡膠人能夠創新、逐夢、實現價值,報效祖國。時代引領創新浪潮,是學校提供人才讓賽輪能夠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屹立于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
袁仲雪所體現出的濃厚的使命擔當與家國情懷,不僅為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注入了新內涵,更成為源源不斷的給養,不斷激勵、鼓舞年輕一代的橡膠人在實現橡膠強國夢的征程中接續奮斗。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企業和企業家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袁仲雪帶領下的賽輪集團,也將在企業家精神的激勵下,繼續勇擔新使命、鑄就新輝煌,與偉大時代同行。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挺起中國橡膠工業脊梁 賽輪集團董事長袁仲雪榮膺“全國優秀企業家2022-12-13 03:12:27
- 兩臺橡膠設備,公開拍賣!2022-12-13 03:12:37
- 海南橡膠:關于收到征地補助費用的公告2022-12-13 03:12:36
- 海外制品工廠,竣工!2022-12-12 05:12:08
- 正新輪胎領銜2023年漲價風暴2022-12-12 05:12:13
- 智能裝備企業,北交所IPO順利過會!2022-12-09 04:12:43
- 海外工廠TBR項目,26日停止投標!2022-12-09 04:12:29